兩位七年級創業者,他們身上存在相似卻又相異特質,因為互補,能夠在創業路上彼此扶持、並且互相學習成長。他們是Fersonal共同創辦人:王涵、賴湘中,他們一樣年輕、高學歷、大學就有創業魂。但王涵感性,美學、藝術上天給她才能;賴湘中學法律多了一分嚴謹,經營事業更注重邏輯思維。
拿壓歲錢創業,賺到錢也學到更多人生經驗
創業是體會人性最快的捷徑,因為談到利益,人性最真實的一面暴露無遺。對王涵來說,創業考驗不僅為了獲利更是人生必須跨越的關口。當時創業資本湊一湊三萬多,營業額從1千萬、2千萬再到4千萬,對同齡者而言,那是做夢也難觸及的數字。看似業績翻倍再翻倍,卻也連帶遭遇另一共同創辦者出走的事件。「我的個性比較求好心切,無論是第一次開除員工,又或是另一位共同創辦人出走,這些經歷我都讓我痛苦也讓我成長。」王涵說,遇到這類情況賴湘中通常扮演再打她一巴掌的角色,讓她立即打起精神帶領團隊再度前進。
雖然賴湘中被開玩笑形容的有些狠心,但真實處境是他必須成為跳脫企業低迷氣氛的關鍵人物。如果說王涵重情,賴湘中則重理。當時另一位共同創辦人拿了資料離開團隊,去外頭開設商業模式相同的公司時,反而是賴湘中立刻振作思考下一手棋該如何布局。
危機即轉機 新策略公司脫胎換骨
當創業團隊突然少了一位主力戰將,兩人並沒有像鼎器少一隻腳而立刻跌垮。兩人重新佈署工作屬性,賴湘中主掌財/法務、供應鏈管理、客服等營運面;王涵主掌團隊領導與管力、公司文化建立,全力發展美感邏輯系統、教育制度等顧問培訓Know-How。
當時兩人發現市場後進者開始冒出頭,他們在防堵戰略發揮先鋒者優勢。一來全力維護舊顧客,手上累積會員不只再行銷,更是要讓舊客變成口碑擴散點。同時在顧問培訓,建立快速化、標準化、替補性等制度面,一再優化訓練教材,顧問被挖角沒關係,培訓技術掌握在王涵手上,員工跳槽也難獨立運作整個模式。除了內部教育、文化等制度面調整,同時兩人更轉變與市場的接合關係。過去習慣關起門自己拚,但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放手讓中階主管管理,兩人更要向外打開門、接活水。也是如此找到了給予關鍵建議的行銷顧問,在他指點迷津下,即使前合夥人離開,行銷業績卻翻倍成長。
沒有最好/壞的年代從歷史找尋創業意義
面對與上一輩環境氛圍、商業模型、行銷工具的種種差異,有人說這是創業最好也是最壞的年代。好的是市場資訊透明化,資源探索比過往便利,壞的是面對競爭者來自全球,沒有差異化、玩價格戰、單打獨鬥更容易受後進者威脅。
兩個七年級生,他們說自己創業時走的是「務實派」。歷經上次創業資金周轉過長風險,Fersonal創立初始目標就是要三個半月內賺到利潤,立即有盈餘付店租、給薪水,獲利才能長期投資在教育訓練、行銷投放。
在資訊紛擾、人人自稱大師的吹捧氛圍,王涵與賴湘中如何在創業路不受外界風聲干擾?不像有些創業者思考維度都是未來,王涵說她成長經驗,每一段時間就有媒體報導預言哪些工作將不見,哪些產業會失落。但,「我們應該思考,自己究竟有沒有獨立思考能力,是否曾認真研究產業過去發生哪些事,每個商業運起運落的軌跡,你看的是點?還是曲線?」。
Fersonal兩位創辦人言談間展現超乎同齡的成熟,但他們自剖也曾經很擔心營運遇到困境,也思考過不下一百次,如果Fersonal倒閉還能做什麼?但最終王涵與賴湘中還是想向外界證明,台灣年輕人並不甘願追求小確幸的粉紅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