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海洋愛好者社群, Deepblu 從產品到平台、數據的創業歷程

.

對於想要從新創產品到體驗服務的企業來說, Deepblu 是一個好的典範。從看見潛水者的痛點開始創業,初期嘗試以產品解決問題,而後著眼於平台經營與數據蒐集,提供潛水者真正需要的服務。一句話形容:販賣體驗並不是製造產品的一部分;相反地,體驗是一段旅程,而產品只是其中一塊而已。

第一次見 Deepblu ,你不懂他在賣什麼?

前往Deepblu的官網或臉書專頁,滿滿的海洋知識與潛水心得分享,幾乎沒看到任何販賣商品的蛛絲馬跡。Deepblu共同創辦人張祐瑜 ( 以下稱為: YouYu ) 告訴我們: 「 平台才是核心,透過分享海洋資訊,讓更多潛水愛好者形成社群。 」 販賣體驗是很多產品製造商想做,卻不得其門而入的事情,究竟Deepblu是怎麼辦到的呢?

在專訪 YouYu 之後,我們試著用一句話總結Deepblu的創業歷程:販賣體驗並不是製造產品的一部分;相反地,體驗是一段旅程,而產品只是其中一塊而已以下我們將一同探索這段旅程,Deepblu從看見痛點開始,經過製造產品、平台經營、數據蒐集,提供潛水愛好者更棒的體驗。

圖說:Deepblu的官方網站以平台方式經營。圖片來源:Deepblu官網

看見痛點 → 製造產品 → 平台經營 → 數據蒐集

Deepblu的共同創辦人都是從電子業出身,其中 YouYu 更是做穿戴式裝置的行家;除了專業領域之外,創辦人間最大共同點便是熱愛海洋,也都是潛水的愛好者。然而在 YouYu 考潛水執照的時候,被教練要求 「 手寫 」 潛水日誌、 「 手抄紀錄 」 潛水資訊。原來是因為以前的潛水電腦表,礙於傳送資料困難,只能靠 cable 傳遞,將近 20 – 30 年來都沒有隨科技而進步。

看見痛點

傳統的作法讓 YouYu 和其他創辦人興起創業的念頭:既然跑步、單車都能即時將距離、時間、配速、定位等資訊連上雲端,為什麼潛水電腦表不能做到呢?甚至,做到更多?

製造產品

做產品對於創業團隊來說,不是太難的挑戰。Deepblu的電腦表讓潛水者一上岸後,馬上將資料、照片同步分享到資料庫,並透過社群分享給親朋好友。 「 但是,潛水市場畢竟是利基族群,光賣硬體無法獲利 」 , YouYu 直言。雖然硬體製造是我們看到痛點後投入的想法,但很快就將核心調整成平台經營。

圖說:Deepblu COSMIQ+ 潛水電腦錶。圖片來源:Deepblu Facebook

平台經營與數據蒐集

平台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有的以流量帶來廣告收入,有的致力將內容變現,而Deepblu要做的,或許用 「 數據分析與服務者 」 似乎更為恰當。

「 蒐集全球上萬個潛點的數據,與潛水日誌、照片、魚種等結合,讓潛水愛好者可以用搜尋的方式,找到喜歡、適合的潛點。 」 YouYu 以他自身過去的經驗分享:為了要去一個國外潛點,要花費大把精力與時間翻找相關周邊潛店中心服務內容,或是查閱潛水相關討論區與 Blog,而這些正是攸關潛水者一趟潛水旅行計畫的重要數據與資訊。

圖說:記錄潛水資訊,強化社群功能。圖片來源:Deepblu Facebook

Deepblu蒐集重要數據和資訊後,就能結合當地的潛店和飯店,成為導潛的旅遊體驗現在越來越多台灣人前往東南亞潛水,特別是一些潛水秘境,一般人是很難找到相關資訊的。Deepblu可依照潛水者的程度、喜好給予推薦清單,包含如何挑選當地潛店?如何尋找有執照的導潛人員? … 等配套旅遊方案,成為專業潛水者必看的資訊,唯有掌握獨特的數據與資訊,才能做到別人沒有的體驗

服務不是Deepblu顧客的潛水者?

若你能真正跳脫硬體的思維,做到體驗的提供者,應該就不會那麼驚訝了!硬體的思維是使用產品才是顧客;但對平台經營為核心的Deepblu來說,不論是否購買自家的潛水電腦表,只要用 APP 中拉出時間與深度的潛水日誌,或是將其他電腦表匯出的資料,潛水愛好者都可以上傳資料到Deepblu,形成更完整的資料庫和社群。

原文出自JANDI,感謝授權轉載

主圖來源:vimeo.com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