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巴菲特慈善午餐一餐可以拍賣出百萬天價,就是為了能夠在與股神短短交流當中可以獲得一些寶貴的建議,但是如果現在你不需要花到上百萬的代價,就有機會獲得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的精髓,那你願意花這個代價嗎?
這本『我在彼得.杜拉克身旁的一年』正是一位杜拉克的學生兼長期工作夥伴馬齊里洛(Joseph A. Maciariello)精選濃縮為一年52週的杜拉克教練課程,全書當中不單單講述管理,更教授許多身為企業大機器裡一份子要學習的部分。只要是在團體當中的一份子無論是基層或者是高層,都應該要好好研讀的一本好書。
圖片來源:博客來
誠如書名所說,這本書精選濃縮了 52 週的教練課程,不單單只講管理,更多的是在探討人生價值,也因此得以讓外界的人藉由這本書瞭解彼得杜拉克不為人知更為人性的一面,以下特別摘錄幾週課程與各位分享。
第六週:以要事而非急事為生命中的要務
杜拉克是少數長壽的管理學者,但是當他接受法蘭明牧師訪問的時候,他卻明確的表達出了他的悔意。
回顧自己的人生,我最大的挫折,是我太常優先處理急事而非要事,結果有些書該寫但至今未寫;當然,這是我的後見之明。結果是我寫後五年需要的東西。我一直願意去做一些比較短線的是,而不是想得比較長遠。不過,這是後見之明。
備註:
急事與要事的最大區分點:急事是緊急要處理的;但是要事是我【必須】完成的。也因此書中提到總會有一些事情比較重要,這點也是杜拉克在<將軍戰死不夠多>、<杜拉克談高效能的五個習慣>當中一再強調的,而身為越高位的經理人,每天總有一些事情是比較重要的!
第二十五週:組織成長和變遷中的階段變化
組織在其成長過程中,可能會因為把膠墊放在內部人士而非顧客的需求上,逐漸喪失活力。這種問題常發生在【明星】主導的組織;此種組織在其創辦企業家領導下,歷經了驚人的成長。到某個時候,組織必須經歷管理上的【階段變化】:創辦人必須成為經理人,又或者引進專業經理人來管理組織。
在我與營利或非營利組織合作的經驗中,我發現,建立組織的人必須勇於面對組織已經改變、他必須改變自身行為這個事實。他必須願意致力尋找合適的接班人、接管他的【孩子】
-杜拉克與班福德、華理克和帕特森對談,1991年1月29日
備註:
當組織擴大的時候,最常碰到的阻礙不是來自外部競爭,而是來自創始人難以面對外部市場已經改變的執念,杜拉克早在1991年就提出相關的論述,而近期DGcovery內的亞尼克蛋糕的案例,也直接用實例證實了杜拉克這番話的正確性。
第五十週:你希望別人記得你什麼?
班福德最後一次見杜拉克,是在2005年9月29日,距離杜拉克離世前約六週。班福德在此次會面特別想知道的是:杜拉克希望是人記得他什麼?也就是他希望自己留下什麼遺澤。
我一直在問這問題:「你希望別人記得你什麼?」這問題誘使你自我更新,因為他促使你自己成為一個不同的人-那個你可以成為的人。幸運的話,某個具有菲格神父那種道德權威的人,會及早問你這個問題,好讓你在隨後的人生可以不時問自己。
-杜拉克6月8日,<自我更新>,『每日遇見杜拉克』,2004年
備註:
一個經理人先決條件是先成為一個正直的人。而杜拉克在最後的幾週課程,都集中在討論關於一個人的品格、道德的認知,他並非使用八股的說教方式,而是不斷的舉自身的經歷來循循善誘,最後幾週的課程會讓閱讀者覺得自己面對的不是管理學教父,而是一個和善的長輩,正和藹地坐在火爐邊話家常。
結論:
整本書共計52週的課程,裡面除了管理之外,更涵蓋了組織變革、行銷管理等層面,但是我個人覺得,這本書最讓人受用的莫過於最後幾週的道德與人格的內容,這本書與其說是自傳,不如說是一本適合進入職場工作一陣子已經晉升中階甚至高階主管的人閱讀,而大多數我們在職場上碰到的問題,在這本書當中都有一些方向可以去找尋解答。
主圖來源:Google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