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抗勁敵LINE!企業通訊軟體JANDI如何拼出活躍用戶90%成長?

.

上線兩年的新創公司,究竟能有多大的潛力和爆發力?為企業管理員工量身定做的企業通訊軟體JANDI,在台灣、日本和韓國成立兩年期間,以零售連鎖門市、餐飲、電商及廣告行銷產業為最大宗用戶,目前累積超過 88,000 個使用團隊;而台灣每天的活躍用戶相較去年同期成長了 91 %,甚至免費使用升級成付費用戶的轉換率,也迎頭趕上在歐美成熟發展的企業通訊軟體Slack。

驚艷這樣的成績之餘,筆者更好奇的是,在通訊軟體Line、Skype已經相當盛行的台灣,JANDI究竟如何在勁敵強大的威脅下,找到一群愛用者,並且把他們變成長期付費使用的鐵粉?在和負責人的談話中,獲得了不少啟發。

初期TA設定錯誤,找用戶面臨卡關

台灣區負責人曹凱閔說,兩年多前JANDI在韓國和台灣剛起步的時候,其實還不太清楚自己的TA(目標族群)是誰,原本設定像Slack一樣給高科技產業或是新創團隊使用,慢慢卻發現這條路根本行不通。因為新創團隊組成規模本來就比較小,不太需要大規模去「管理通訊」,也比較沒有大容量儲存空間來管理企業內部檔案的需求,而以工程師為TA的Slack,在程式軟體的發展成熟度又比JANDI來得高,在同樣目標族群的設定下,JANDI根本毫無勝算。

所以凱閔開始思考兩件事,關於如何吸引到用戶,並且是「對的用戶」:

1.用戶購買流程:使用者會從哪裡認識JANDI?認識後會做什麼?他要如何主動到JANDI的landing page?會不會願意開始註冊成為用戶?什麼樣的情況他會變成活躍用戶、再成為付費用戶?

2.數據:靠數據分析來了解用戶需求、追蹤他們的使用習慣,以及了解這些用戶到底對JANDI了解多少。

「像零售、餐飲業或是廣告行銷這些行業,他們本身就有大規模管理員工通訊、部門管理、門市管理以及資料儲存的需求,我們有將近 60%客戶是靠Google自然搜尋主動找到我們的。」

部落格經營,解決用戶需求同時做口碑

凱閔發現有些企業根本不需要投廣告就會自動上門,代表這些企業有對內部通訊管理的需求,那他該做什麼讓更多人找到JANDI?又該做些什麼讓更多主動上門的業主了解JANDI?於是他決定開始為用戶寫文章用內容解決用戶疑問和需求,做內容行銷的同時也做客戶服務。

「我寫過品牌介紹、功能介紹、客戶成功案例、企業通訊管理效率管理等等的文章都嘗試過,然後在每一篇文章放上追蹤碼,目前總共放了300篇。」

從後台可以分析,潛在使用者從哪裡看到些置入追蹤碼的文章,為什麼他會有興趣?哪些文章會讓讀者對JANDI的服務有興趣,進一步成為用戶。結果顯示,潛在用戶最喜歡以下兩種類型的文章:

1.和其他競牌或溝通工具的比較

從不同溝通工具的功能和服務分析中,幫助潛在用戶更快速找到需求點,事先的資訊整合也替他們省下下載這些軟體比較的時間。藉由資訊整合除了爭取教育消費者、釐清他們觀念的機會,更為自己的品牌發聲做口碑。

2.用戶使用案例的分享

不少用戶喜歡從其他企業的使用經驗中找到軟體使用方法和管理訣竅,藉由成功的用戶體驗分享,對一家公司的管理者絕對是無形的經驗值提升啊!而良好的產品體驗,也會間接影響潛在用戶對品牌形象的觀感,對JANDI來說也無疑是為品牌建立了好口碑。

優化實用文章,更精準觸及潛在用戶

當JANDI發現這兩類型的文章成效特別好,下一步就是優化這些文章,並做SEO提升自然搜尋排名,讓更多潛在用戶看到JANDI的服務。

「我們設法提升這些對用戶有用的資訊品質,當他夠了解你,並且知道你能夠為他解決公司內部資訊管理、訊息溝通的問題,他自然會把你列入考量清單,這就是JANDI成功的第一步。」

凱閔也補充,他從拜訪用戶訪談得知,有將近 70% 的付費用戶曾在考量使用前,瀏覽過JANDI的部落格,當作重要參考依據,這讓他更加確信,內容經營確實是提升品牌知名度、讓用戶認識品牌的重要管道!

結語

透過部落格經營,給用戶最實用的內容分享,JANDI慢慢替品牌建立知名度,並和競牌做出區隔。而透過內容行銷吸引到用戶後,JANDI則透過後續的用戶服務創造更強大的口碑效益。下一篇將進一步分享,凱閔如何主動出擊,做到JANDI用戶的 105 %(不只維持用戶身份,更擴大購買或增加購買人數)的高留存率!

延伸閱讀:實習生晉升台灣區負責人 台灣青年以一打十連韓國企業都讚嘆

主圖、圖片來源:JANDI提供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